世界紡織中心即將轉移中南亞?我國的紡織企業該如何發展? |
發布日期: 2019-11-14 瀏覽次數: 1234 新聞編輯: 華寶集團 |
01 產能轉移與產業升級是大勢所趨 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逐步升級,作為國內對美貿易重要產業之一,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受美國加征關稅影響較為嚴重。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服裝數量占比大幅下滑,而從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進口的數量增速顯著提升,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紡織品服裝訂單向其他國家轉移。 當然,我們從全球紡織業變遷的歷史看,紡織制造板塊產能轉移和產業升級是大勢所趨,而當下的貿易環境只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率先實現棉紡織品工業化生產成為世界紡織業中心起,全球紡織制造中心歷經英國、美國、日本、韓國臺灣等亞洲新興國家和地區、中國的數次更迭,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紡織品服裝第一出口大國。 近年來,由于勞動力、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及關稅、貿易壁壘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東南亞紡織制造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伴隨全球紡織制造中心的不斷轉移,紡織產業的分工情況以及貿易格局不斷發生改變,全球紡織產業價值鏈也處于不斷重構過程中。 02 世界紡織中心轉移因素 從歷次全球紡織行業中心轉移以及價值鏈重構的過程來看,工業技術革命是世界紡織制造中心形成的基礎。 家庭小作坊模式的紡織生產在工業革命中被機器化工廠取代,率先掌握工業技術的國家——英國因此首次成為了世界紡織制造的中心; 成本要素(原材料、勞動力等)成為世界紡織制造中心轉移的主要驅動因素。美國由于擁有豐富的棉花原料和移民人口在20世紀初成為了紡織制造中心。 二戰后到21世紀紡織制造中心從美國到亞洲各國,主要原因由于勞動力成本的差異。 匯率因素及貿易環境因素加快了紡織產業轉移速度,日本及其他亞洲國家在紡織業高速發展、貿易順差逐步增大,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通過匯率、貿易限制等手段阻礙紡織出口,促使紡織制造產業向其他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 03 紡織產業發展過程 在紡織服裝全產業鏈中,勞動力密集型的成衣制造環節處于“微笑曲線”底部,附加值最低,處于產業鏈上游的設計研發和下游的品牌營銷附加值較高。 各國紡織產業發展過程經歷都是包括:發展低附加值的制造環節→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轉移低附加值環節→強化研發設計或品牌零售等高附加值環節。 可以看出,從低附加值的產品制造逐步向下游品牌零售或者上游研發設計轉型提升了國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強化了相對競爭優勢。 04 我國紡織企業發展方向 我國紡織業未來發展必然延續這一趨勢,轉移低附加值環節,由中低端紡織制造向高端制造及上下游產業環節延伸。 因此,在全球紡織服裝制造中心由中國逐步向東南亞轉移的過程中,為了在行業變遷和價值鏈重構過程中利用多年積累的技術實力和管理經驗充分發揮優勢,加強競爭力,提升我國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國內紡織制造企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包括: (1)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布局海外產能。 利用東南亞國家的原料及勞動力成本資源優勢以及優惠政策,增強產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同時大批紡織企業均在東南亞設廠形成產業集群,使得上下游企業間合作更為便捷,有利于降低原料以及產品的流轉成本。 東南亞產能占比的提高不僅增強了各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提升了各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及在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的情況下的抗風險能力。 (2)利用多年紡織產業積累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升級生產設備,推進自動化進程。 一方面可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產品質量,由過去的低端產品制造為主向高端產品制造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值,滿足市場日新月異的消費需求。 (3)將產業鏈延伸至上下游生產或研發設計環節。 通過將產業鏈延伸至上下游,打造縱向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可以和企業原有業務形成協同,加快反應速度,增強客戶粘性,提高整體盈利能力。 (4)將產業鏈延伸至下游品牌零售。 通過內部孵化或者外部收購品牌,由單純生產型企業向品牌制造企業轉型,品牌零售環節附加值較高,紡織制造企業向下游延伸可以對接制造產業鏈資源和下游市場需求,同時結合資金優勢為打造強勢品牌奠定基礎。 |